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Dunkirk電影背後的故事及相關戰棋介紹

Dunkirk電影背後的故事及相關戰棋《Dunkerque: France》介紹




這幾天電影Dunkirk全球公映,最近電影大海報開始在各個地鐵站出現, 藍色背景頗爲醒目,但想到這類電影在香港一般不會太受歡迎 ,加上這場戰役常被有意無意地忽略,在此就寫一篇文章簡單介紹一下Dunkirk是什麽東東,和大家分享電影背景和相關的一套戰棋。


看著海報和宣傳語,When 400000 men couldn't get home, home came for them.我們可以開始有如此想象:前面是茫茫大海,後有追兵,生死關頭,何去何從?



再細説一下故事的背景,這場戰役雖說是撤退,其實是二戰裏幾乎是最狼狽尷尬的一場大 撤退。

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聯軍不希望引起更大型的戰爭,選擇了按兵不動不支援波蘭。1940年5月,德軍其中一支集團軍在北方的比利時迪萊河(Dyle River )發動佯攻,吸引了盟軍大批部隊前往迎戰,卻同時派另外一支包含精銳裝甲師的集團軍,從被視爲坦克無法通過的阿登高原發動突襲盟軍側翼。盟軍 被德軍兩路攻勢夾在中間,知道取勝無望,爲了避免更大的損失衹好開始往北部港口撤退。各個港口先後德軍占據,只剩下Dunkrik。盟軍雲集在這個最後的港口準備撤退,但德空軍猛烈的炮火炸毀碼頭,盟軍大運輸艦無法靠岸,撤退的士兵們前面是能看到卻無法登上的大船,後面卻是凶悍的德軍坦克...此時盟軍開始調動一切可用於往返陸地和運輸船的船隻,港口的平民提供船隻,冒著炮火把士兵們送上運輸船。此時德軍的裝甲師也開始減緩攻勢,據説是希特拉不希望在此消耗太多自己最珍貴的裝甲師。平民支援加上追兵放緩,盟軍得以在10天内撤走34萬大軍,這些都成爲之後反攻歐陸的主要力量。

我對電影有兩個期望,一是可否呈現盟軍士兵在後有追兵的情況面對大海的那些心情,二是可否呈現大時代下的小平民如何冒險拯救士兵們。

在還沒有機會看電影的時候,就拿出家裏其中一套戰棋來進一步介紹一下吧。



目標:敦刻爾克Dunkerque: France, 1940是由日本Masaharu Nakano 中野雅晴設計,後來中國大陸戰旗工作室翻譯的一套戰棋。這套戰棋内容非常少,就是一個A3硬板圖,52個算子/棋子和一本説明書。



硬板地圖上面除了呈現了歐洲西北部的大城市、港口、山脈、高原、森林、海洋、河流和沼澤等各種地形,還呈現了5月14日德軍和盟軍的部署。美工清晰,但在衆多戰棋裏頗難吸引人的眼球。版圖可以幫我們看到battle of Dunkirk最開始的兩軍形式:地圖上方德國大量步兵軍聚集在迪萊河東岸,盟軍大量的步兵軍也在西岸準備;另外地圖下方,德國大量裝甲師已經進入阿登高原的高地和森林,但盟軍衹有少量步兵軍。如此無奈的開局,如果你是指揮官,看到大量德軍坦克從那個傳説中不可能通過的高原來襲,你會怎樣應對?



算子有52個,其中德軍25個,盟軍26個,最後一個是回合標志。盟軍戰力比德軍相差太多,基本上打不過,所以可能會第一回合就開始撤退,然後固守港口利用河流一邊逃走,一邊打...還是有其他選擇?算子背面是地圖坐標而非一般的戰損狀態,方便佈置,但感覺意義不大,因爲地圖上有清晰的標志。可能是因爲這個棋屬於入門棋,所以沒有設定戰損狀態,用這個背面標識來佈置戰場,速度應該比其他棋快很多。



最後是一本説明書,裏面關於規則的内容衹有4頁半多一點,因爲是入門棋。但另外4頁多是關於這次戰役簡單的背景交代,個人覺得比wiki寫得更有内容,也容易看得,佩服工作室在這方面的用心。裏面還有一頁坦克小知識,一頁戰旗工作室另外一個作品《史上最大合圍戰:基輔1941》的介紹。







整體來説,這套戰棋是一個不錯的作品,版圖設置頗能呈現Dunkrik電影前夕的背景,其中盟軍必須一邊逃離,一邊注意補給綫不可以給德軍切斷,德國則必須想辦法包圍住盟軍,減少他們逃走的數量。兩邊戰力不平衡,但以得分來計算勝利條件,這樣玩起來就會比較平衡。以簡單的規則加上一個出色的撤退戰背景,應該很適合新人學習戰棋。

最後介紹一下戰旗工作室,雖然他們目前的作品不多,但其中有工作人員是大陸最早參與開發華語戰棋的人。他們第一個正式出版的戰棋應該是《甲午戰爭》,接下來的幾個作品都是以二戰爲主,大部分翻譯自日本知名戰棋雜志CMJ的作品。他們挑選的每個作品的主角都是德軍,包括明信片棋:《阿拉斯》、《戰艦俾斯麥》、入門戰棋《基輔1941》,和《敦刻爾克》同期出版的《阿拉曼》。接下來的作品也是入門明信片戰棋《斯大林格勒戰役》,日本設計師中黑靖作品。以這個背景爲主題的戰棋很多,但不用骰子的卻不常見,所以應該還是值得期待的棋。這個棋可在CMJ網站免費下載。


更新:小夥伴茄帥的推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