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Glory recalled: Hong Kong 1941追憶榮光:香港1941戰棋介紹

Glory recalled: Hong Kong 1941追憶榮光:香港1941戰棋介紹

撰文:安然
設計師:David Cheng

在全球地理裡香港只是一個彈丸之地,但在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歷程裡也一直扮演著一個特別的角色。雖然常常捲入各種大風浪裡,但發生在香港本土的大型戰事並不多,除卻晚清時和海盜相關的大小海戰,要數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1899年原住民抵抗英軍的六日戰爭,還有1941年盟軍抵抗日軍的十八日戰役了。

當我們一些愛好歷史和戰棋的朋友聚在一起,發現很多國家或地區都有以本土歷史為題的戰棋作品,但香港在這方面似乎一片空白。當我們思考1941年時香港在二戰裡的角色時,發現這場戰役似乎開始被這一代人遺忘。兩代政府所設定的歷史教材,甚至在市民的腦海裡,都似乎把這十八天裡發生的事情略過,就直接談之後的三年零捌個月了。


(1941年12月10日,戰雲密佈。日軍已經渡過深圳河,在九龍的醉酒灣防線前結集。)



細心回顧,能發現當時香港對中國大陸在抗日的重要意義:它是民國政府對外的視窗,除了很多政府部門都在香港設分支,許多民國要員也經常在香港活動,另外香港也是海外支援從海路進入大陸的重要通道。日軍花費巨大成本入侵香港,同時部署長沙攻略以阻止華南國軍馳援香港,就是要打擊國民政府以至於整體盟軍的士氣,扭轉日軍在中國戰場泥足深陷的劣勢。同盟國對香港的消極態度,使得香港在被日軍入侵前所獲的支援完全不足。然而香港軍民在那十八天裡的積極抵抗,卻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我們希望這些曾經存在過的故事不會被慢慢遺忘,故此希望能以一個歷史遊戲為載體,把那十八天的經歷重現,讓這些小人物們和小事件在此間穿梭,也讓大家能在體驗歷史裡,追憶他們為守護香港的付出,反思香港和中國大陸,以至於世界的關係。

(遊戲分為史實劇本及幻想劇本,史實劇本又分為呈現醉酒灣防線的入門級九龍戰役和及呈現港島登陸戰的進階級港島戰役,當然也可以進行全劇本遊戲。)

爲了讓更多朋友可以輕易上手,我們把作品定位為一個軍事題材的歷史桌面游戲。我們選擇的機制,並非戰棋世界裡最主流的棋子移動及六角形地圖的系統,而是選擇一個更為深入淺出的點對點地圖及卡牌驅動系統。所謂卡牌驅動,意思是用手上的卡牌的推動棋子的行動,這個象徵了要有資源,包括軍備及糧食,才可以使指揮官讓部隊進行移動及攻擊等各種行動。當然如果手牌不足指揮部隊,也可以地圖上的指揮官來指揮。使用點對點的地圖,而非傳統戰棋的六角形地圖,這主要是考慮香港山多平地少的地形特色,以及十八天戰役裡的一些戰鬥主要是圍繞據點爭奪及阻擾公路。

以打出卡牌來調動軍隊單位行動,可以讓戰術的運用更加具多樣性。一些在戰役裡出現但非主要參與戰事的各式人物們,如第五縱隊、海軍陸戰隊、陳策將軍或灣仔天使等,也可以卡牌形式登場對戰士們進行支援。空軍和海軍也會以支援卡形式登場,豐富戰術的可能性。此外如果能妥善利用一些事件卡,也能扭轉戰局,比如說日軍登陸港島時,打出“煙霧中的維港”,可以增加日軍所有登陸攻擊的攻擊力。當年日軍登陸時初有阻礙,但趁著大霧天氣和油庫爆炸散出的濃煙,得以快速成功。盟軍在分數落後日軍時也可以打出“不要放棄”,收到來自元首的鼓勵,得以增加士氣。


  (卡牌分為事件卡和戰術卡,一些特殊人物和事件會以事件卡登場,海空軍及炮兵單位則則以戰術卡加入戰事來進行支援。)

雖然是點對點地圖,但我們可以讓對弈雙方選擇不同的作戰路線,山路和大路所耗費的移動力不同,故此可以指定不同的作戰策略。比如說日軍在進攻九龍時可以選擇快速强攻醉酒灣防線上的碉堡,然後急襲尖沙咀,再準備登陸港島;或者可以從防線稍微薄弱的大埔爬山到魔鬼山,攻下炮臺再準備突襲鯉魚門。



(日軍急速攻下九龍半島。)

另外在日軍在登陸時也可以選擇從維港不同的港口進軍,或者從港島南岸守備較為空虛的赤柱或香港仔登陸。盟軍也要估計日軍的進攻路線,從而佈置或調動守軍進行據點防守。一般戰略方面,如果根據歷史,我們會建議九龍盟軍且戰且退,一方面拖延日軍的前進,一方面也要盡量保存實力回到港島重整和日軍決一死戰。但是在我們的測試過程裏,發現有幾個朋友都會嘗試冒險把大部分港島英軍往北轉移,在九龍半島和日軍開展巷戰,把日軍大軍擋在鬧市裏,這個戰法曾經有好幾次成功把日軍拖在九龍無法動彈。我們可以想象,如果當時盟軍采取這個北進戰略,香港能否守得更久呢?整體而言,雙方除了要顧慮向那方移動或先攻擊哪一個部隊,另外把某幾張卡片留在下一回合用,還是在當下打出,跟對手拼個你死我活,也是對弈雙方經常要考慮到燒腦的。

(日軍另外一個大隊準備對盟軍重要據點魔鬼山炮臺發動攻擊。)


(日軍成功登陸,攻下上環。)

(日軍其中一位指揮官奇襲港島南岸的香港仔盟軍重鎮,盟軍調防南下。另一位指揮官也已經在上環登陸,對盟軍形成夾攻之勢。)

有人說,明顯兩軍的實力差距懸殊,怎麼玩才有樂趣?怎樣玩才公平?的確日軍戰力強悍,對弈時的打法都是比較直接粗暴的,但由於在不同地形上容易被盟軍牽制,所以也必須要選擇不同的戰術配搭以獲勝。盟軍也不只是消極被動,突襲日軍指揮官也有機會給日軍帶來巨大的損失。我們設定了不同的勝利條件,盟軍必須在某個回合前透過守住一些重要據點,保持一定的分數才可獲勝,此處模擬盟軍苦戰到某一天,終於等到國軍南下的支援;日軍則必須在某個回合前,透過快速佔據據點來搶奪更多的分數以取勝。當時日軍作戰計劃裏,把水列為重要戰略,他們認爲搶下香港的幾個主要水塘,就能迫使盟軍投降,故此碼頭、水塘和炮臺,都是日軍必須攻下的據點,盟軍也要據守,故此在這些據點經常爆發激烈的戰事。


 (盟軍其中一個重要指揮官Paterson違反歷史,帶兵北上,力阻日軍兩位指揮官土井和東海。Paterson時任怡和洋行大班及香港行政局非官守議員,後來銅鑼灣的百德新街以他的家族命名。)

目前我們的遊戲基本上已經設計完成,也進行了十幾次的內部測試,接下來希望可以有更多公開測試。如果之後可以獲得足夠的支援和資源,我們希望可以把這個遊戲出版,讓更多喜歡歷史和戰爭的朋友都可以透過遊戲,重新體驗這一段重要的歷史。歡迎朋友們留言給予意見。現在游戲開始進行衆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Kickstarter連接,請大家多支持。
https://kickstarter.com/projects/181148798/glory-recalled-hong-kong-1941/

我們的facebook,更新最新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GloryRecalledHongKong1941/

BGG連接,歡迎大家給予意見。
https://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228686/glory-recalled-hong-kong-1941



兩篇歷史故事: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 第一篇 John Johnstone Paterson@hk1941
http://cvoyages.blogspot.com/2017/07/john-johnstone-paterson.html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 第二篇 John Robert Osborn @hk1941
http://cvoyages.blogspot.com/2017/07/john-robert-osborn-hk1941.html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寫給綠野仙蹤書店的紀念

寫給綠野仙蹤書店的紀念

2017年8月7日,經營了13年的綠野仙蹤書店正式結業。在2014年時曾寫過一篇文章介紹書店,不過沒什麽公開過,現在發佈在此,讓大家可以知道曾經有這麽一間好書店。

--------------------


旺角書店叢林裏不可或缺的綠野仙蹤

對一個喜歡看書且看得很雜的人來説,旺角的二樓書店各有其特別的角色。想看文史老書去梅馨,社科人文的去序言,關於香港本土議題的田園比較多,買英文書去榆林,看港臺流行讀物的去開益和樂文,若説到關於年輕人的流行文化,一定要去綠野仙蹤。

一個書店的個性,很大程度取決於店主的性格。旺角綠野仙蹤書店的低調,低調得許多喜歡逛二樓書店的愛書者們都沒什麽聽過,都是因爲有一個低調不張揚的店主Sunny。接觸Sunny算是有好長一段日子了,但每次聊天都是幾句,看著微紅的臉上靦腆的笑容,算了,放他去回去收銀位好了...

書店今年剛好十歲了,但是銅鑼灣店剛剛在上個月因爲租金加了20%而結束營業,Sunny覺得可惜,但也覺得沒辦法,他說這是整個閲讀生態的問題。銅鑼灣留守的衹剩開益和樂文書店,旺角的榆林書店也剛剛結束總店的生意,縮進小小的分店裏。10年前是二樓書店的黃金時代,Sunny提及選擇以年輕人爲對象的市場方針,是因爲當時的簡體書店各有分工,有的主打成年人,有的專賣文學書籍,但就沒人注意到年輕人的需要,所以他就打算試試看這個年輕市場。十年下來,因爲租金上漲而放棄了人流多的老店,搬到現在沒什麽人的新店,衹有一些熟客才會摸上門;元朗店則負責把一些賣不出去的死書散出去,元朗曾經也有很多二樓書店,可惜最後也幾乎衹剩綠野。

綠野雖然主打簡體書,但選書選得頗專。如果你自認宅,喜歡看輕小説,或喜歡漫畫,甚至喜歡三國殺,你一定能在綠野仙蹤書店流連忘返。綠野的書幾乎都和年輕人有關,尤其是非常年輕的年輕人,像我這種年紀,在店裏看著身邊一個個中學小女生在專心翻閲書架上的書,或目不轉睛地盯著雜志封面,有時其實會很不自在的。
我並非一個很迷日本ACG文化的人,衹是早年曾在書店裏買過幾本社會學及心理學的大陸版英文書,非常便宜,就經常流連此地,後來喜歡上幾本講城市文化及綠色生活的大陸雜志,就變成了忠實的綠野顧客。每年交十元會費並非爲了那并不多的九折,衹是覺得這樣有心的書店確是值得支持的。Sunny說我喜歡的這些書,其實不是書店主打,因爲更加小衆,衹是他覺得,就算沒什麽人買,也總要放幾本。大抵,是爲了喜歡看這類書本雜志的人能找得到。


綠野在香港也扮演著一個桌面游戲推廣的重要角色,在這裏能買到許多類型的桌面游戲。由於它是三國殺游戲在本地的主要推手,包括舉辦比賽或裁判培訓,所以各種版本的三國殺都能在此找到。書店大概是香港第一個引入三國殺游戲的店鋪,衹是因爲當時隨書夾了幾盒來香港試試看,竟然有著不錯的銷量,然後就幾乎成爲書店的主要支柱了。三國殺以外,還有不少桌面游戲,早期有不少游戲是盜版的,後來開始多了一些自發創作的正版游戲,這個變化某程度上可以反應今天華人地區的桌面游戲的生態及發展歷史。前陣子他們也引進了不少臺灣翻譯的正版,也包括一些本地創作的桌面游戲,有一次我就找到一盒近二十年前畢華流先生設計的三國卡牌。


綠野仙蹤書店的商品,相對應其特殊的顧客群,在香港的主流文化中,算是非常另類的。也許是這個原因,他們也經常會支持一些本地的年輕人創作團體,甚至是一些非牟利機構,甚至是運動團體擺放一些她們的單張。相比某些書店曾因基督教背景而拒絕拜訪同志資訊,綠野在這方面就顯得特別包容。擺放的單張的類型都和Sunny的興趣有關係,不少都是一些小衆劇團的演出資料,Sunny說曾有一段時間很喜歡看小衆舞臺劇,但近年就沒什麽時間了。未來希望有機會能在看劇時遇見。


運動開始的頭幾天,我去綠野,跟Sunny談起運動,從他那裏知道,書店自從運動開始,生意一直深受影響。剛剛在和他聊了幾句,問題依舊。Sunny本身是一個非常支持香港民主發展的同行者,作爲一個多年顧客,希望寫點東西,送給綠野仙蹤書店。我們不知運動何時結束,但書也是依舊要看的,游戲也是要玩的。在此,我跟各位好友誠意推薦 旺角綠野仙蹤書店。不妨在綠野買本社科書,和幾個朋友一起深夜在旺角看書?或是玩和運動主題相關的游戲?


推薦:

1. 知日: 很用心製作的日本雜志,不知是講日本文化那麽淺,而是每一個專題,無論歷史,還是生活態度相關,都鑽得很深;
2. 社會學,吉登斯:英國大學常用的社會學教科書,綠野賣了很多年,很多個案,無論是否讀社會學都值得一看;
3. 天生就會跑,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Christopher McDougall):跑步入門書,讀起來非常親切。

歷史空間的重叠: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參觀記

歷史空間的重叠: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參觀記

用了三個小時參觀完廣州的南越王墓博物館,廣州朋友告訴我:去看看南越王宮吧,那裏能讓你看上一整天。我很懷疑,那裏到底有什麽神奇呢?結果看完真的讓我有許多驚訝在心中回蕩許久,其中讓我最震撼的,莫過於數千年歷史的痕跡,在同一個位置完整的呈現。

這個王宮博物館,是建立在是秦漢時南越國的王宮遺跡上。館所在的地方衹是王宮的一座花園,據說是當年建築工地上發現,然後馬上停止施工進行保護。更大的王宮遺跡,應該在許多高樓或民房下,短期内也應該沒有挖掘的可能。

在領票處拿完免費票,經過一個大廳,就能看到一個非常大的御花園水道遺跡,是當年王宮一小部分的遺跡。剛踏進展館,感覺就是一個大花園而已,但走進去細看,會慢慢發現這個遺跡的神奇。走在水道邊一邊參觀,一邊看介紹,就能想象到當年秦漢時貴族花園的水道,水道有渠蓋和沙井,看來和今日現代城市的水道技術也相去不遠,可見當年多雨的嶺南,排水技術已經非常先進。有些水渠的底部是用了何種堅固防蝕的木頭木頭所製,經過二千多年,仍然非常完整。

館方介紹特別提及水道旁邊的一些人行道上鋪著的巨石板,石頭之間的距離是當時人們散步的步距,館方用了信步閑庭一詞來形容那種悠閑的皇族生活。水道隔著一小段就會有一個大石板從水道中延伸到水邊,是讓池中的龜鱉曬太陽用的。不過這樣的一個花園,比起中原的花園來說應該不算豪華。據?當時嶺南經濟不算特別好,南越的皇帝,尤其是文帝都比較節儉,從文帝墓中出土的印章是用前人留下的玉石再製可見一斑。館方特地在展廳的頂層做了一個一比一的花園復原圖,除了水道,亭臺樓閣和步道都根據遺跡裏的佈局和古籍復原,這種認真程度也頗讓人佩服。

個人以為,在這個展館?最讓人驚訝的并非南越王的王宮,而是南越王宮被漢武帝大軍燒掉後,在那時以後的各朝人民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痕跡。這個博物館其實也能說是一個中國古井博物館,我們能在館中看到超過50個歷朝水井,散落在水道上,或在水道旁邊。王宮經歷祝融之災後,歷代人民在此生活,當時他們在地面上的建築在今天許多都已經看不到,但在地下的建築--水井卻仍非常完整的留下來。看著歷代水井,有一種感概,就是年代越早的水井越是精緻和複雜,但明清的水井,構造都非常簡單。不知這是因為科技沒有進步,而是隨著國力和經濟水平改變?展廳中留下兩塊考古標志柱,是挖掘後留下的泥柱,一層層的泥土,顯示了從秦朝到今天的痕跡,其中有一些層有不少貝殼,或許這裏一直是水的匯聚地。如同北京路那條幾代的道路的遺跡,我們能在同一個空間裏,想象不同年代的人們在這裏的生活印記。我們也或許會佩服,人們是否共享一種尋找生命之源:水的知識,讓不同朝代的人們經過不同的歷史事件,包括戰爭和遷移後,仍能在同一塊土地上尋獲水源,并筑井維生。看著千年來人們是如何走過來的,我們能更加認識到今天的我們是怎樣走過來的。

跳過羅馬永恒之城保護成果的介紹,走過這個展館,就能看到一個秦朝造船廠的遺跡。不過我們今天能看到的也衹是一些文字介紹和圖片罷,真正的遺跡就在我們的脚下,或許是當局考慮到當代的遺跡保護以及并無法保護這座兩千多年前的木建築痕跡,所以寧願讓它長留地底,又把它回填起來了。古井展廳因為在進行吸鹽的維護,所以衹是半開放,但因?開始疲憊和時間有限,衹能匆匆走過。最後一個展廳,是一個關於廣州城市歷代變遷的展覽,用各種地圖和展品讓我們看到這座古城從秦時至今的變遷。展覽的規模之大,大到讓人頭腦及身軀疲憊,當想著什?時候才能看完的時候,前面拐彎寫著:請繼續參觀。我不禁想,是否我已經在歷史時空裏迷路?

不同的展館都在播放著不同片段的影片,栩栩如生的重現了當年人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場景,也包括廣州城歷年來的變遷,那些3D動畫比當今一些3D游戲都細膩許多。看完這些影片固然想買一套來珍藏,但找了好久都沒能看到紀念品店,問工作人員,說這裏并沒有這類設施,也沒有製作DVD售賣。我參觀過許多城市的博物館,總被那些入口和出口設置,被迫要進入的紀念品店煩死,這次是第一次那?主動想找紀念品店,卻失望而回。

中華五千年,神州各地應該有許多比廣州南越王宮更宏大的遺跡,不一定是公候將相的生活場所,南越王宮就有許多庶民的生活痕跡。但能如此推土機下保護下來的遺跡,應該沒有廣州這樣的規模。王宮遺跡位處廣州城市核心位置,今日我們能見的遺跡應該衹是整個大遺跡的十分之一。政府當局應該在考量了發展和保育的平衡後,擋掉不少城市發展的計劃。少了庫房收入,投入那麽多資源去挖掘和維護這樣的歷史遺跡(而且還沒有挂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牌),這種實踐很值得香港政府學習。之前在地鐵工地發現的宋朝古井,應該是香港歷來是偉大祖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證據。2014年末,建制派和政府應該跟地鐵公司施壓,保護下來,再挂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應該能幫助當下年輕人認識中國歷史,促進和諧社會。未來天朝降罪下來,秋後算賬,建制派和發展局局長應該負最大責任。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簡茶:茶以養生】初夏的白茶

【簡茶:茶以養生】初夏的白茶

許久沒有和朋友們分享茶了,最近剛剛踏入初夏,天氣濕熱加上五蘊熾盛,讓人開始想有什麽方法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以應備即將來臨的盛夏。中國六大茶種裏有一種茶頗為應時,就是白茶。這種茶可能你很少聽過,但是如果你記得茶樓裏的壽眉,壽眉就是白茶的一種。新鮮的白茶多帶著深山裏的寒涼之氣,如果經常熬夜導致牙痛或口腔發炎,喝上幾杯白茶有助驅去體内的熱氣,但新白茶對腸胃虛弱的人還是要少喝為妙,不然也可以試試放上幾年的老白茶,還有些清涼的效果,但又不會傷害腸胃。

延伸閲讀
嚴格定義的白茶多產於閩北,有政和白茶和福鼎白茶兩種;粵北也有白茶,但和前面兩種不同的是,粵北白茶一般是瑤族人在深山裏采集古籐而製成,而非如閩北的白茶以茶樹上的葉子採製。無論閩北白茶,還是粵北白茶,都屬於涼性的茶。閩北白茶一般根據等級分爲壽眉、白牡丹及白毫銀針,而白茶的名字源於茶葉上的白色成分,閩北白茶的白就是茶芽上的白色毫毛。上面提及的三種白茶名字,也是根據茶芽上的白毫數量來命名,而數量也取決於採茶時取多少茶芽來製茶。壽眉就如老壽星的白色眉毛,白毫最少;白牡丹就如綠葉叢中一點白的牡丹花,白毫比壽眉多;白毫銀針就是只採用茶芽製茶,所以整片長條粗針狀茶葉鋪滿白毫,故名白毫銀針。關於閩北白茶還有一個傳説,就是「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説的就是白茶越陳越好的功效了。

突然轉冷,又逢凍雨,這樣的早上,最好是一把平凡不過的紅茶,配兩顆桂圓,自是一杯溫暖又醒神的桂圓紅茶,甜入心。桂圓個性較內向,可以泡久一點,熱水,大概一分鐘。
白牡丹

白牡丹

貢眉

【簡茶:茶之煉金術師】桂圓紅茶

【簡茶:茶之煉金術師】桂圓紅茶



突然轉冷,又逢凍雨,這樣的早上,最好是一把平凡不過的紅茶,配兩顆桂圓,自是一杯溫暖又醒神的桂圓紅茶,甜入心。桂圓個性較內向,可以泡久一點,熱水,大概一分鐘。


【簡茶:茶之煉金術師】茶之煉金術師 桂花鳳凰

【簡茶:茶之煉金術師】茶之煉金術師 桂花鳳凰


曾以桂花入紅茶,同事讚嘆不絕,但我非常不滿意,以爲大概是用了去年的桂花,所以不太成功。最近再以同樣的舊桂花搭配不同的烏龍茶,實驗結果發現,桂花配鳳凰單欉是目前口感最好的,桂花如清麗佳人,單欉如淡泊雅士,相得益彰。

可惜,畢竟還是去年的桂花,在家附近都沒能找到賣桂花的地方。看來...要自己種?

好的桂花不好找,大部分市面有售的桂花因爲是大規模生產,都加了硫,最好是找到有人自己種的才放心。大嶼山一個道場有一棵巨大的黃金桂,其美其香,至今難忘。


【抱抱一棵樹】落羽雙樹



中大的早上很美麗,我們親切地謂之,山城。

【抱抱一棵樹】大樹會唱歌

【抱抱一棵樹】大樹會唱歌




你可知道
大樹會唱歌
大樹不但會心跳
也會說話 還懂得唱歌

當你把耳朵貼近大樹
就能聽到那輕輕的心跳聲
當你坐在樹底等一陣子
就能聽到大樹們的悄悄話
當你閉上眼中 風來了
就能聽到它們歡快地啦啦啦啦

你問
為什麼我從來沒聽過
因為你從來都不知道
知道了也不會相信
只要你相信 就能聽到了
它們歡快地啦啦啦

【簡茶】初冬好茶

【簡茶】初冬好茶

入冬初時,一杯紅茶最相宜,暖手暖胃又提神。

*初冬開始轉冷時,脾胃容易受到寒氣襲擊,脾胃產生的能量不足,去不到四肢,手腳就會容易冰冷。紅茶屬全發酵茶,在發酵過程中累積大量能量,沖泡過程中,可以先溫暖冷冷的雙手,一杯溫和的紅茶入肚子,能讓肚子馬上暖起來。另外紅茶的咖啡因含量較高,所以午後飯氣攻心,紅茶除了去油膩,讓口腔保持清新,又能起到提神的效果。*

溫馨提示:用茶前請先進食。

茶葉:武夷山正山小種
沖泡方法:放兩小湯匙茶入茶壺,再倒入100度熱水,第一次沖入後馬上倒掉,第二次10-15秒就可倒出飲用,第三次再加10秒,也可以根據自己口味調節時間。

【簡茶】茶以自療

【簡茶】茶以自療

過去每逢身體不適,又不至於重病時,身體的本能就會告訴我要在身邊找點東西放進嘴巴。諸物當中,藥物除外,就以茶最能疏解身體的痛苦。

第一次的嘗試,是腸胃不舒服,去了幾趟洗手間,還是覺得腸子滾來滾去,不太安定。當時的味覺告訴我,有種味道應該能很快舒緩不適。找找找,在抽屜中找到一盒伯爵茶,打開一聞,就知道是這盒小東西了,熱水一杯茶下肚,腸胃就穩定了。後來同事或學生有腸胃不舒服,我拿出一包伯爵茶,不少朋友的腸胃都能因此而得到暫時安穩。(注:腸胃不適時喝紅茶,必須輔以茶點)

後來覺得好玩,就繼續在有不同癥狀時嘗試不同的茶。某次牙痛,知道身體內熱得厲害,就拿出珍藏已久的一顆老白茶,喝著喝著,茶過三四巡,牙痛開始減少。最近鼻敏感比較嚴重,身體告訴我需要有些味道來打通鼻孔,就嘗試鳳凰單欉和武夷肉桂這類高香的烏龍茶,一股熱氣入鼻孔,進入胸腔和腹腔,鼻子馬上通。(注:烏龍茶單寧酸較多,必須飽腹再喝,也不宜泡得太濃。)

一直知道茶可以做藥用,但具體可以如何用,也只能透過自己的身體去測試,直到在一位中醫師姐處聽過有茶療一說,才發現不同的茶葉配搭,可以舒緩不同的身體癥狀。最近開始認真閱讀和學習,待日後學有所成,再和大家分享。不過有話在先,茶療也不是萬能,沒有良好的飲食作息和足夠運動,甚麼藥也沒有用。

茶葉:潮州鳳凰山蜜蘭香單欉
沖泡方法:放三小湯匙茶葉入茶壺,再倒入100度熱水,第一次沖入後馬上倒掉,第二次10-15秒就可倒出飲用,第三次再加10秒,也可以根據自己口味調節時間。

【簡茶】茶與境(上)


【簡茶】茶與境(上)

你可曾喝過一杯茶,讓你想起某個地方給你的感覺?

這次不講茶療,講茶與環境的關係。先說在篇首的一句是:一杯茶,是人與自然的最好聯繫之一。不信?看了再說喔。

在茶的歷史上,講茶最重要的一本書《茶經》裏,對喝茶十分講究的老祖宗陸羽在講了茶的器具、煮法、喝法以後,在第九篇如此有趣的描述:如果 「松間石上可坐... 若瞰泉臨澗」,其實一大堆煮茶用具都可「廢」。換句等價交換的話來説,其實喝茶用上各種茶具,是把大自然這個境,透過茶道這個過程帶到你的面前。有時看著《茶經》,想到現代中國茶道的簡化,會想著如果能在林間溪邊草地上喝茶,應該多有感覺啊!

説起來和陸羽同一個時代的文人墨客們,很多都是很喜歡在山上或林間等大自然的環境裡喝茶。比如説杜甫先生就寫到喝茶時感悟一期一會時的環境: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

再看宋時的蘇軾寫茶寫得好似人在山水畫中:

仙山靈雨濕行雲,
洗遍香肌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
清風吹破武陵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
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
從來佳茗似佳人。

很多愛茶人或許都會知道,宋朝時的茶道藝術,在當代中國已經不復存在,倒是我們的鄰國友人把當時榮西禪師帶過去的茶道精髓好好保存下來,並發展成日本的茶道。在下瞭解不足,但據在學習的朋友說:日本茶道重視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從庭院到茶室内的裝飾及用具配搭,都講究天時的配搭。如利休七則裏的兩條:「 花は野にあるように生け」 ,以及「 夏は涼しく冬暖かに」,講的也是如何在茶道中體現自然。日本茶道的核心精神是「和敬清寂」,一間看起來簡陋狹小的茶室,其實蘊藏著深山老林一般的寂靜。

雖然明代的茶道因爲政治因素受到破壞,但徐渭還其實很重視茶和自然的:

「茶宜精舍、雲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兀坐,松月下花鳥間,清白石,綠鮮蒼苔,素手汲泉,紅妝掃雪,船頭吹火,竹里飄煙。」

清代的鄭板橋還可以找來大山們一起喝茶:

楚尾吳頭,一片青山入座;
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可惜,當代茶道的器具之簡,以及在高度現代化的城市裏,似乎讓人也看不到喝茶和自然有什麽關係,除了近年開始在華人世界流行的臺灣茶道的茶席美學仍可窺得一二。我們仍然可以問:當代中國茶道,真的不重視自然了?

不,中國茶道的境,應該是在茶湯中了。日本茶道保存了形式上和精神上的茶通自然,雖然中國當代茶道的形式越發簡化,但透過一杯茶來聯繫自然的意境依然沒有變。先看看唐時盧仝傳頌至今的一句詩:

七碗喫不得也,唯覺兩掖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喝茶喝到可以乘風去蓬萊山,可見喝一杯茶,人不須在大自然的環境裏,心也能飛進去了。今天中國茶的種類和風格變化多端,還是能幫我們走進千變萬化的自然境界。

還不信?下回讓我帶你們喝四杯茶,走一趟茶山之旅。


【簡茶:茶以養生】端午的鐵觀音

【簡茶:茶以養生】端午的鐵觀音

早上朋友問我:今天端午,中午去看龍舟,昨夜又晚睡,有點頭痛昏沉,有什麼茶介紹?

端午是頗為特別的一個季節交替日,老人家們總說,沒過端午節,棉被不能收啊!理由是乍暖還涼,雖然越來越熱,但偶爾也會有微涼襲人,所以不可大意。另外今天也很有機會吃得太膩,所以不妨試試鐵觀音吧。

鐵觀音泛指閩南烏龍茶,光譜很闊,有溫暖的傳統碳焙鐵觀音,也有較為清涼的清香鐵觀音。前者發酵程度較高,也經過古法的炭火烘焙,後者是最近十年較受歡迎的新型茶類,發酵程度低。鐵觀音不如紅茶熱,又不似綠茶寒,通過配搭體質及天氣的變化,也是很適合最近喝的。如果你今天覺得有點冷,那可以試試看碳焙鐵觀音,反之感到很熱,就可嘗嘗清香鐵觀音。像我喝了一個禮拜鐵觀音覺得有點無聊,就可以把兩種茶配搭在一起泡,也是挺好玩的,味道也還可以。控制茶葉屬性的配搭來調整氣候變化下的體質變化,茶也可以幫助養生。

在我的經驗裏,如果被迫需要熬夜,鐵觀音是不錯的提神夥伴;如果又被迫太晚睡,一覺醒來昏昏沉沉,一壺鐵觀音也可以清心醒腦。加上鐵觀音去油膩的效果不錯,如果被幾個粽子塞得太辛苦,喝完鐵觀音應該可以舒服一點。

注:圖下是炭焙鐵觀音,圖上是清香鐵觀音,如果身體較爲寒涼或腸胃較差的朋友不太適合後者。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Dunkirk電影背後的故事及相關戰棋介紹

Dunkirk電影背後的故事及相關戰棋《Dunkerque: France》介紹




這幾天電影Dunkirk全球公映,最近電影大海報開始在各個地鐵站出現, 藍色背景頗爲醒目,但想到這類電影在香港一般不會太受歡迎 ,加上這場戰役常被有意無意地忽略,在此就寫一篇文章簡單介紹一下Dunkirk是什麽東東,和大家分享電影背景和相關的一套戰棋。


看著海報和宣傳語,When 400000 men couldn't get home, home came for them.我們可以開始有如此想象:前面是茫茫大海,後有追兵,生死關頭,何去何從?



再細説一下故事的背景,這場戰役雖說是撤退,其實是二戰裏幾乎是最狼狽尷尬的一場大 撤退。

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聯軍不希望引起更大型的戰爭,選擇了按兵不動不支援波蘭。1940年5月,德軍其中一支集團軍在北方的比利時迪萊河(Dyle River )發動佯攻,吸引了盟軍大批部隊前往迎戰,卻同時派另外一支包含精銳裝甲師的集團軍,從被視爲坦克無法通過的阿登高原發動突襲盟軍側翼。盟軍 被德軍兩路攻勢夾在中間,知道取勝無望,爲了避免更大的損失衹好開始往北部港口撤退。各個港口先後德軍占據,只剩下Dunkrik。盟軍雲集在這個最後的港口準備撤退,但德空軍猛烈的炮火炸毀碼頭,盟軍大運輸艦無法靠岸,撤退的士兵們前面是能看到卻無法登上的大船,後面卻是凶悍的德軍坦克...此時盟軍開始調動一切可用於往返陸地和運輸船的船隻,港口的平民提供船隻,冒著炮火把士兵們送上運輸船。此時德軍的裝甲師也開始減緩攻勢,據説是希特拉不希望在此消耗太多自己最珍貴的裝甲師。平民支援加上追兵放緩,盟軍得以在10天内撤走34萬大軍,這些都成爲之後反攻歐陸的主要力量。

我對電影有兩個期望,一是可否呈現盟軍士兵在後有追兵的情況面對大海的那些心情,二是可否呈現大時代下的小平民如何冒險拯救士兵們。

在還沒有機會看電影的時候,就拿出家裏其中一套戰棋來進一步介紹一下吧。



目標:敦刻爾克Dunkerque: France, 1940是由日本Masaharu Nakano 中野雅晴設計,後來中國大陸戰旗工作室翻譯的一套戰棋。這套戰棋内容非常少,就是一個A3硬板圖,52個算子/棋子和一本説明書。



硬板地圖上面除了呈現了歐洲西北部的大城市、港口、山脈、高原、森林、海洋、河流和沼澤等各種地形,還呈現了5月14日德軍和盟軍的部署。美工清晰,但在衆多戰棋裏頗難吸引人的眼球。版圖可以幫我們看到battle of Dunkirk最開始的兩軍形式:地圖上方德國大量步兵軍聚集在迪萊河東岸,盟軍大量的步兵軍也在西岸準備;另外地圖下方,德國大量裝甲師已經進入阿登高原的高地和森林,但盟軍衹有少量步兵軍。如此無奈的開局,如果你是指揮官,看到大量德軍坦克從那個傳説中不可能通過的高原來襲,你會怎樣應對?



算子有52個,其中德軍25個,盟軍26個,最後一個是回合標志。盟軍戰力比德軍相差太多,基本上打不過,所以可能會第一回合就開始撤退,然後固守港口利用河流一邊逃走,一邊打...還是有其他選擇?算子背面是地圖坐標而非一般的戰損狀態,方便佈置,但感覺意義不大,因爲地圖上有清晰的標志。可能是因爲這個棋屬於入門棋,所以沒有設定戰損狀態,用這個背面標識來佈置戰場,速度應該比其他棋快很多。



最後是一本説明書,裏面關於規則的内容衹有4頁半多一點,因爲是入門棋。但另外4頁多是關於這次戰役簡單的背景交代,個人覺得比wiki寫得更有内容,也容易看得,佩服工作室在這方面的用心。裏面還有一頁坦克小知識,一頁戰旗工作室另外一個作品《史上最大合圍戰:基輔1941》的介紹。







整體來説,這套戰棋是一個不錯的作品,版圖設置頗能呈現Dunkrik電影前夕的背景,其中盟軍必須一邊逃離,一邊注意補給綫不可以給德軍切斷,德國則必須想辦法包圍住盟軍,減少他們逃走的數量。兩邊戰力不平衡,但以得分來計算勝利條件,這樣玩起來就會比較平衡。以簡單的規則加上一個出色的撤退戰背景,應該很適合新人學習戰棋。

最後介紹一下戰旗工作室,雖然他們目前的作品不多,但其中有工作人員是大陸最早參與開發華語戰棋的人。他們第一個正式出版的戰棋應該是《甲午戰爭》,接下來的幾個作品都是以二戰爲主,大部分翻譯自日本知名戰棋雜志CMJ的作品。他們挑選的每個作品的主角都是德軍,包括明信片棋:《阿拉斯》、《戰艦俾斯麥》、入門戰棋《基輔1941》,和《敦刻爾克》同期出版的《阿拉曼》。接下來的作品也是入門明信片戰棋《斯大林格勒戰役》,日本設計師中黑靖作品。以這個背景爲主題的戰棋很多,但不用骰子的卻不常見,所以應該還是值得期待的棋。這個棋可在CMJ網站免費下載。


更新:小夥伴茄帥的推演: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 第一篇 John Johnstone Paterson@hk1941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 第一篇 John Johnstone Paterson@hk1941



(因為某個計畫,最近開始會寫幾個小故事… )

香港很多街道都是以著名的人物來命名,當中歷代港督及高官占了不少。今天我想説的是一個例外,這是在銅鑼灣其中一條幾次出現在流行文化裏面的街道,百德新街。


在百德新街的愛侶,面上有種顧盼自豪…

老相識和百德新街坊, 逐一的攀上, 求名逐利舞台…

大家應該很熟悉這條街道,但可知它是以誰來命名的呢?百德?百德是誰?有新街又有沒有舊街?看看英文,Paterson,誰?話說銅鑼灣是怡和洋行的重要地盤,這條街道背後的代表人物其實就是怡和裏的重要家族之一:Paterson百德新。以家族名來命名街道比用人名更少見,所以我們可以再問一個問題:如果它真的以人物命名,究竟是哪位重要人物呢?百德新街大概在1950年代興建,很有可能是紀念活躍在當年的一位族人,John Johnstone Paterson。此人曾擔任怡和洋行大班及滙豐主席,也做過香港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有人説這樣的社會地位也不是小人物了… )不過其實他一生裏最重要的其中一段日子,應該是1941年12月中旬的那十幾天。

1941年12月,日軍以極快速度跨越深圳河向港島進軍。新界九龍淪陷後,日軍渡海登陸北角,卻在北角發電廠受到盟軍的頑强抵抗。當時守備電廠的是由上面提及的Paterson少校所指揮的曉士兵團的一部分,包括曾參與過一戰、當年55歲的 Paterson在内,不少團員都是參與過不少戰役,年過半百的老兵。另外他們的其中一個背景是,不少團員都是當時香港上流社會的紳士,包括香港會及賽馬會的秘書。以這些人的背景,在日軍攻港前大可以撤離香港避難去,但他們選擇留下守護這塊土地,所以有人認爲中世紀歐洲的騎士精神,在近代的二戰戰場還保存著。日軍當年以千人之力攻一座衹有數十人守備的電廠也花了近兩天時間,或者他們也曾質疑過,究竟裏面都是一些什麽怪物,但在肉搏戰中才知道都是一些老伯伯。曉士兵團 在這個小戰場裏幾乎全軍覆沒,棄守電廠後仍和日軍展開巷戰,最後不想連累平民才選擇投降。

或許以Paterson來命名這條街道,不衹是因爲Paterson家族在銅鑼灣的影響力,也是因爲 Paterson在1941年12月時沒有離去,而選擇留下守護香港。

以這一段短短的文字,紀念那些曾經努力守護這塊土地的人們。

(感謝大家閲讀,其實上面這段文字是一段廣告 XD 下回預告,真的會介紹一位更小的人物啦,很多人應該見過他,在你讀小學學校旅行的時候...)

文:安
圖:夥伴David Cheng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 第二篇 John Robert Osborn @hk1941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 第二篇 John Robert Osborn @hk1941

去過香港公園的朋友們,還記得那個戴著好像斗笠的頭盔,拿著步槍的士兵嗎?我說的是那個雕像啦。如果你的小朋友們問起這位叔叔是誰啊,你會怎樣跟他介紹呢?不認識?不熟悉?但想讓小朋友知道你很懂的時候,我們先看看這個片段。


看完,還不太懂?就知道是個士兵,爲了掩護戰友而犧牲自己的士兵?沒關係,再和小朋友看這個片段,他們一定很喜歡。





看完大概瞭解多點了吧?一位在面對大量日軍,爲了掩護戰友而犧牲自己的士兵。士兵?日本?什麽時候的事情?這位士兵名爲 John Robert Osborn, 生於2 January 1899,在 19 December 1941去世。從他去世的日子,我們可以知道他很年輕,而且知道他是在1941年的香港保衛戰裏去世。

Osborn生前是加拿大軍人,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時,他本來可以晚一點捲入二戰的戰火。不過因爲當時香港面對日軍逐漸逼近的威脅,英國高層爲了對日本施壓,於是請加拿大對香港進行增援。加拿大政府最開始其實也不太想淌入這潭渾水,不過爲了表示自己也是國際社會「正義聯盟」的一份子,要對「壞人」宣戰,就派了兩個營大概二千五百位將士遠赴香港。但可能某些長官的私心,加拿大派出來的並不是自己最精銳的士兵。

來到香港的他們,大部分是缺乏實戰經驗和久未訓練的士兵,而且對香港的環境完全不熟悉。最無奈是,他們的戰車因爲溝通問題而仍滯留在海上。他們來到香港一個月左右,日軍就開始侵入香港。加拿大上至將官,下至士兵,大概也不知這一趟遠征會是九死一生,也不知對手是多麽的凶悍,甚至有說被騙日本人都是很弱雞的啦,不用怕。但其實當時日軍因爲重視香港的戰略價值,派了一個精銳師團加上援軍近三萬人來襲,但盟軍在港的兵力衹有一萬多點。儘管面對這些經驗和數量都多上不少的敵人,這些軍人上了戰場就堅守崗位,視死如歸。不信?從片段裏,你看到我們的Osborn是怎樣用掩護戰友的嗎?

1941年12月19日上午,加拿大將士們被困港島西旅指揮部,指揮官羅遜率領士兵們突圍而被射殺。溫尼柏榴彈營A連殘部在Osborn的帶領下且戰且走,與一隊日軍短兵相接。日軍為驅趕他們,手榴彈一個個地扔過來。我們也是榴彈兵,Osborn和士兵們熟練的把那些手榴彈撿到手,再一個個地扔回去。但Osborn沒有恢恢天網,無法疏而不漏,還是有一個手榴彈飛進戰壕,撿不及...他大叫:各位手足小心!自己撲上去,用自己的身體覆蓋住即將爆炸的手榴彈...

戰後,Osborn獲追頒維多利亞十字勳章,這是大英國協中的最高級軍事勳章,只獎勵給對敵作戰中最英勇的人。浸會大學旁邊的軍營,在1997年前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香港公園樹立至今的銅像,也是爲了紀念這位為香港為戰友犧牲的軍人。 到了今天,這段歷史,還是加拿大人對香港的一絲羈絆。

很多人都說香港盟軍抗戰時非常消極,但其實在這樣不對等的大環境,仍有那麽多勇敢的人為香港犧牲,其實這段歷史很值得我們去追憶。最近我們幾個朋友在想的一個名字是:孤島榮光-追憶香港1941。

以這一段短短的文字,紀念那些曾經努力守護這塊土地的人們。

(其實雕像下面有文字介紹Osborn的,還是很感謝大家耐心看完這段故事。下集預告:主角不是人,是大時代下的小狗...)

【歷史上的今天】巴巴羅薩,誰是lesser evil?

【歷史上的今天】巴巴羅薩,誰是lesser evil? 2017 6月22日

76年前的今天,德國對蘇聯發動突襲,作戰代號是巴巴羅薩計劃。本來每天都一定是某個歷史的紀念日,不過我想起前陣子聽一個家長說孩子問他:Hitler和Stalin,誰是lesser evil。我佩服一個五歲的孩子能想到這個問題。不説這兩人做過什麽壞事,衹從巴巴羅薩計劃談起,也值得討論誰是lesser evil。

我們對二戰的印象,一般認爲Hitler率領的軸心國是壞人,英美蘇三强帶領的盟軍是好人。啊,蘇聯啊,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呢?用典型的正義思維去想,Stalin領導的蘇聯看起來是好人,但實際上也不是真的那麽好人。從巴巴羅薩戰役前的局勢來看,蘇聯和德國曾經是一對不那麽密切,但看起來也是友好的朋友,但看到德國和兩個小朋友意大利及日本越來越近,Stalin曾一度希望加入軸心國的陣營,和德國發展更親密的關係,畢竟看到人家三個加起來氣勢如虹嘛!日本和意大利那麽弱,我那麽強,總不能沒我份吧?他和Hitler談了幾天,Hitler抛出一份合約,寫清楚條件,Stalin看完覺得好像不太好,就再修改合約抛給Hitler。但是Hitler似乎興趣不大,一直沒有理會,直到半年後,悄悄在蘇聯背後狠狠地打了一拳,Stalin才大叫:你打我...但太遲了,暈倒了好一陣子才勉强站起來還擊...

我想説的是,如果當初Hitler沒有拒絕Stalin,讓他加入軸心國,後來世界會變得怎樣?這兩個强手加起來,或許可以統治世界,然後整個世界一半染紅,一半變黑。如此看來,蘇聯真的不那麽正義,是同盟國裏的異類。怎樣才是正義或許還有很多可以商榷的餘地,尤其根據成王敗寇的規則來說。但這兩個領袖當年所作所爲,包括對異己的殘酷清洗,都不是生活在自由世界的我們所能接受的。

從正義的角度來看,巴巴羅薩,紅黑兩個巨人的決鬥,結果是最殘酷的戰爭,但也因爲如此,盟軍爭取到空間拯救歐洲大陸,自由世界免去被他們吞并的威脅,人們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了。哈里路亞。

2017年7月14日 星期五

懷想,始自1937年:《氣壯山河》開箱



對我來説抗日戰爭一直是始自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後國民政府對日正式宣戰,抗日也從零星的戰役轉變為全面戰場。雖然這幾年有論調要把抗戰的起點提前到1931年,但我還是不太習慣。適逢上周七七事變八十周年,各方低調,我默默思索。日前《氣壯山河》的到來,讓我一陣欣喜。

玩了多年board game(桌游),真正接觸war game (戰棋)還是這一兩年的事,但無論戰棋還是桌游,我都沒太大興致寫開箱文。但這次不同,千伏工作室的《氣壯山河》讓我望穿秋水,昨日終於等到,打開一開始果然沒有讓人失望,決定寫篇文章,當是把這份驚喜和大家分享,也是對這個工作室的支持。

先簡單講幾句華語戰棋發展史,沒興趣可以直接跳下一段。華語戰棋真正在中港臺盛行,有賴於臺灣《戰棋雜志》的推動,也是我認識戰棋的入門。推了十幾年,大陸的戰棋設計師們也開始崛起,最有實力的大概是戰鼓,幾年來推出十餘個作品,也是我進一步認識戰棋的踏脚石。這兩年開始多了一些公司,除了主力做二戰題材的戰旗工作室和做古代中華歷史的後漢家,千伏應該算是一顆頗爲耀眼的新星。




千伏工作室過往的戰棋都是挑選一些冷門不爲人知的戰役來製作一些迷你戰棋,客觀評論其實吸引力頗低,直到後來出版以民國軍閥亂鬥為主題的《大帥》,一個民國地圖加上衆多著名的民國軍閥,讓千伏開始打響名氣。後來知道千伏即將推出以抗戰為主題的四合一戰棋《氣壯山河》,三藍一紅。個人對此頗爲興奮,畢竟這個主題和我們最貼近,而且相信也頗能讓我們客觀地瞭解到抗戰時,先輩們如何為守護家園而犧牲。戰棋一般考證嚴謹,對歷史的還原頗爲完整。四套棋裏有三個是國軍,一個是共軍,爲何如此配搭,值得細味。


國軍的熱河長城戰役選得不錯,是全面抗戰前一場比較有規模的苦戰,當時國軍還沒有得到外援,裝備落後,肉搏時拿著的還是大刀。


鄂西會戰則是國軍固守石牌要塞防禦日軍攻入陪都重慶的重要戰役。



第三次長沙會戰則是日軍為攻占香港,牽制國軍南下馳援而發動的圍城戰。這場戰役裏,指揮官薛將軍用天爐戰法誘敵深入,反包圍日軍而取勝,也是經典戰役。


另外這裏面的紅,大家應該能猜得到是百團大戰。但這場戰役在共軍高層也是頗大爭議,和共軍主張的游擊戰方向完全不同,當年的指揮官彭德懷在文革被批鬥時,百團大戰也成爲一條罪名。

《氣壯山河》也啓發了我對1941年香港保衛戰的反思。和千伏討論,他說這個棋裏面有個第三次長沙會戰其實和你們香港很有關係。我後來認真看書,才知道息息相關,無法分離,也萌生希望有一個屬於本土設計記錄本土歷史的作品。或許因此,小小的團隊慢慢形成,有出色的設計師David大,還有積極參與測試的夥伴。


好了,說太多了。開箱了...



拿出《氣壯山河》當然讓人驚喜,稱一下,3公斤。但很快失望的是暴力快遞,把本來好像很堅固的盒子攔腰壓懷了。外傷看起來沒什麽,但其實内傷還是讓人心疼的。



打開盒子,四本説明書,分別是兩本十六頁,兩本十一頁。我一開始還以爲是一套規則四個主題,但看起來完全是四套不同的棋。四套棋包括:1933年的熱河長城戰役,1940年的百團大戰,1941年的第一次長沙會戰,1943年的鄂西會戰。這樣一來其實加强了學習的難度,但也會讓玩每一個棋的時候不會太沉悶。略看規則頗爲豐富,有空戰、空軍支援和炮兵支援、空軍偵察、長城掩護和鐵路裝甲列車等一些細節,四個棋的四本規則内容和細節都很不同。



接下來是一叠算子(棋子),一共有八版616顆。算子水平不錯,在大陸作品來説應該算是最高端的。

開盒時已經有三四顆掉在盒裏,看來切割得好,輕易就能取下。



算子下面四張地圖,分別是兩張A1和兩張A2。



不同地圖有各自的特色,比如說長江地圖就滿是濕地河流和湖泊,長城地形就是複雜的山脈,長沙地形就很多大小城鎮。






不知長沙這副棋能否演繹薛將軍的天爐戰法呢?




最後是兩大張手令卡,其實是不同劇本和兵力設置,設計得好像舊式文件。在上面看到各個熟悉的面孔和名字,一陣感概。最後竟然是兩個十面骰...



可惜,内盒可見,暴力快遞讓盒子受到嚴重内傷,無法容忍但也衹能妥協。





雖然說戰棋最重要的軟件如機制等,但目前看來這些硬件包括美工和算子質素已經是非常讓人驚喜,希望接下來能抽出點時間開始試試看。有興趣玩的朋友歡迎預約。

最後,看到這句還是有點氣的....什麽教育帶出來的這種偏見?


更新:小夥伴茄帥的推演:

第三次長沙會戰

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