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香港流浪。都市漫遊

一直喜歡流浪,也總用「流浪」和「漂泊」兩個詞來描述自己,並願意讓它成為自己一生的寫照。平時喜歡到處走,隨便穿起鞋就上街走;也喜歡找個地方,漫無目的地散步。一生最大的夢想,不是建功立業,倒是想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去未知的空間去認識更多的未知,隨心去探索每一個角落的點滴。世界之大,對我來說是個貪婪且遙遠的夢。

我自知自己無法走遍世界,而因年少無銀也暫時無法想去甚麼地方就去甚麼地方。我嚮往巴黎的浪漫,嚮往倫敦的古雅,也喜歡宮崎駿龍貓裏的日本鄉郊,也喜歡哈比人村--夏爾取景的新西蘭。我夢想如古代的浪客,肩負背包,揮著手杖,徒步遊走各地。雖然這些夢想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實現,但起碼現在的我,也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想法和方法去流浪。地點,就在香港。

我們或者總以為,要去流浪,或者旅行,就要找個遙遠的國度去看他方的風土人情,這樣才算是浪漫。事實上這本來應該當作一個夢想,不過其實在本地開始,也能找到不少值得,而且符合流浪的地方。再說這樣的流浪,其實是為日後流浪的見聞感覺打下身心的基礎。

對我來說,香港所有可以徒步旅行的地方大概可以分為都市和郊野。都市,由一座座商場、公園和街道等等組成,是人與人相處的關係場,當然也是人與消費品緊密互動的「喪拼」場。郊野,由村莊和政府的郊野公園組成;在這些地方能看到最原始的生活模式,包括耕種、人與自然的相處關係,還有看起來與都市隔開來的大自然,是都市人暫時躲避煩囂的「喪拼」場外的一個天堂。這樣豐富的地理環境,何愁沒有地方流浪?

我把流浪分為郊野漫遊和都市漫遊。喜歡郊遊的我,平日有許多同好一起到處遊山玩水,但我同時也喜歡在都市裡漫遊。在都市裡不作流浪而叫漫遊,是因為我喜歡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提到的都市漫遊者(Flâneur)。漫遊者躋身街道裡匆匆來往的人群中,卻漫無目的地到處遊蕩。在漫遊中不斷思考和體驗,步伐卻與快速前進的都市節奏格格不入。身與行人同處一個空間,眼睛望著道旁商舖,心卻抽離人群的消費眼光,而是透入人與人、人與街道還有人與商品的互動關係中。或若行人,或如從外觀察行人的陌生人。

我喜歡在都市漫遊,插著紙筆,拿著相機隨心走。毫無目的,我自悠閒。有時在人群中穿插而過,感覺是又不是其中的一份子;也喜歡走到路旁較高處,看似無聊的望著走來走去的人,從服飾到舉止都是有趣的觀察角度;更喜歡的是走近百無聊賴的人身邊聊他幾句,邀請他說說他與這個地方的點滴,讓我對這個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

香港的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文化特點。無論屬於大財團的大商場,還是小市民的小攤檔,在我眼中皆有特色而沒有任何優次之分。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建築規劃、室外設計及室內佈置各有特點,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神態、言行、服飾和故事。我不帶「資」色眼鏡,也不帶「社」色眼鏡,只是懷著接納一切的心態及一分人文關懷去思考所見所聞。我帶著許多豐富的視角去觀察,因此自覺每次漫遊後總有很深刻的體會。

體會,來自對漫遊於都市的見聞。那是漫無目的下,對都市最隨意自然的觀察,加上觀察後親身訪問或體驗後得到的故事和感受。未來的日子,我繼續漂泊,隨意放浪,寫下一個個故事,一絲絲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